8月8日上午,协会会长杜桂潭受邀携秘书处赴海王星(上海)冷链设备有限公司调研指导座谈交流,海王星公司总经理王伟及其研发团队在会议室作了热情接待,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蔡京辉教授,普陀区安全生产促进会会长、原普陀消防救援支队防火处长朱惠忠,东华大学火灾研究所原所长官洪运教授等参加会议,围绕海王星公司《移动式热射病急救仪》《可穿戴直冷式热射病防护仪》两项团体标准立项进行了深入探讨座谈交流。
首先,王伟总经理介绍了海王星冷链设备有限公司创立于2020年,是一家提供冷链高效制冷解决方案的企业,公司致力于高效轻量化蒸发制冷循环技术开发与技术应用,提供无依托、高可靠、轻量化制冷技术及装备。依托自主独创的高效轻量化冷链制冷技术,引领制冷产业链自主完整布局,实现冷链运输(医用冷藏车、冷藏箱)、冷链终端储存。实现制冷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广泛运用。
协会会长杜桂潭参观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基地
并介绍了两款国际先进技术新科技产品:热射病防护仪和移动式热射病急救仪。热射病防护仪:具有高效、便携、无姿态限制。基于磁约束控制无油电机,我们推出的背包式热射病防护仪,解决了传统可穿戴式设备的痛点,具有以下独特优势:1.高效降温,设备启动后,制冷迅速生效,通过贴合背部或其他身体部位的冷却系统,快速降低体温,体感降温>20度,有效预防热射病的发生。2.无姿态限制,设备可背在身上,在任何姿态下(如奔跑、弯腰等)都能稳定工作,不受晃动或翻转的影响,适合高强度、动态环境下的使用者。3.低能耗长续航,创新的能效设计大幅降低设备功耗,单次充电可支持长时间使用,满足户外作业、应急救援、极限运动等长时间需求。4.便携舒适,轻量化设计让设备像一个普通背包一样轻便舒适,不给使用者带来额外负担,增强了便携性与舒适度。
设备参数:外形:350*230*80mm;整机重量:2.5 公斤(包含电池,电池可更换);电机输入电压/功率:24V/20W;制冷量:>120w ;续航:3小时;适用工况:<60℃
移动式热射病急救仪是综合消防现场热射病救治以及烧烫伤病人的抢救方案,提出的一种具备供氧、冷敷、冷床性能的特种应急担架装置;该担架具备以下功能:1.冷床功能:担架与病人背部接触的金属板具有降温功能;金属板的温度为20℃,通过软导热垫与病人背部紧密贴合降温;2.供氧系统:装备一套医用级供氧系统,可以提供一个成人呼吸所需的医用级氧气;3.担架功能:装置的主体为一个医用折叠担架,可以实现病人边转运,边治疗;4.折叠功能:整机系统可以折叠收纳到一个专业包装里面,便于消防车携带;
担架中的制冷系统符合以下技术要求:1.可靠性要求:要求存储寿命5年;连续工作时间大于10000小时;2.环境适应性要求:高温工作:45℃。低温工作:-30℃;设备可以在左右、前后俯仰角度为45度下工作,以满足陆海特殊状态的需求;3.无依托保障要求:自备电池供电的情况下,可以连续工作大于2小时;4.整机重量要求:制冷系统整机重量小于5Kg(含电池)。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蔡京辉教授表示对于两款产品的推广应用,要从建立团体标准着手。并介绍了标准的项目背景和意义:热射病是高温环境下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因人体核心温度急剧升高(超过 40℃)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具有高死亡率(未经及时救治死亡率可达 50% 以上)和时效性极强的特点——每延迟1小时降温,死亡率可增加 7%~10%。因此,在应急消防救援、高温灾害频发、户外经济和极限运动普及的背景下,亟需一种能整合现场急救、持续降温、生命监测和便捷转运的一体化设备,以应对高温健康风险,填补热射病“现场 - 转运 - 入院”链条中的救治空白,对保障公众健康和提升社会应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 消防员中暑事件多发生于夏、秋两季, 且我国南方地区发生频率高于北方。众所周知, 夏、秋两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 我国许多地区这两季最高气温接近甚至超过38℃, 天气十分炎热, 再加上消防作业本身是一项体力消耗很大并伴随大量生理热产生的工作,故消防员在此环境中进行消防作业时身体将承受较大压力。而有关研究表明, 炎热环境中人体通过自身散热系统来保持37℃的恒定体温, 以维护正常的生理功能。但人体自身散热系统大约在38℃时将基本丧失应有的功能, 此时人体的生理机能将逐渐被破坏而出现各种异常的生理现象比如“中暑”, 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消防员中暑现象多发于夏、秋两季, 同时由于我国南方、北方的气候具有典型地域性差异, 故我国南方地区消防员中暑发生频率高于北方。由此可见,消防员中暑与气候条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高温天气是导致消防员中暑的直接原因之一, 故高温天气消防作业时的防暑工作应引起消防部队的足够重视。”对于热射病的防护,要有降温措施,提出为消防员配备降温背心,因此,可穿戴降温系统,是热射病防护的重要手段,《可穿戴直冷式热射病防护仪》提出一种利用微型机械压缩机构成的直冷式可穿戴热射病防护仪,在保证使用人员完成相关技术动作的前提下,对使用人员进行降温保护。综合消防现场热射病救治以及烧烫伤病人的抢救方案,《移动式热射病急救仪》项目提出一种具备供氧、冷敷、冷床性能的特种应急移动热射病救援装置;本标准的建立,为热射病病人应急抢救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以解决热射病病人应急抢救问题。同时王总表示希望加入协会理事团队,通过协会团体标准发布实施平台,邀请应急消防领域内专家共同对两项标准提出专业性指导建议,从标准立项、专家评审、修改完善直至发布实施。
杜会长听了王总和蔡教授的介绍后,首先表示欢迎海王星公司加入协会理事核心团队,并对热射病防护仪和移动式热射病急救仪两款产品的标准制定和推广应用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标准制定理论性内容不需要太详细,团体标准涉及技术参数必须高于国家标准,要体现首创性和先进性,团体标准属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具有制定周期短、技术指标水平高、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便于跨行业、跨领域协调等诸多优势特点,因此,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的指导下,利用协会团体标准发布平台,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制定填补空白、满足应急消防产品细分市场需求的团体标准,推进该两项团体标准的编制实施以及后期推广应用,进一步推动应急消防行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安全应急产业融合发展。二是该两项新科技产品不仅可应用于应急消防领域,还可拓展至建筑施工行业现场工作人员、交通执勤辅警等,同时可在医院的医疗器械骨科冷敷、养老院护理等多领域开拓市场,为企业提质增效。在应急管理不上海消防研究所指导下,可以与协会理事单位赞瑞实业公司合作开发消防员救援服新产品。在市住建委指导下,与上海市房屋修建行业协会、建工四建集团等单位共同开展建筑施工行业现场操作人员高温季节在深坑、隧道、轧钢筋等工作环境中配备降温设备,开展市场调研,开发应用,为高温天气作业、保工期、创效益提供保障。警用服可与副会长单位良相智能化公司开展合作,研发适合交通警察高温天气下执勤穿戴装备。三是建议海王星公司多方位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参加协会举办的各种新产品对接沙龙活动,待条件成熟可通过协会资源平台,到三明应急消防产业园展示产品投资创业,今后还可利用协会筹备发起的长三角安全应防灾减灾救灾科技创新联盟开拓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市场。明年可参加协会支持市贸促会举办的长三角应急安全博览会和印尼国际应急博览会,将该两款新产品推向一带一路海外市场。
本次调研指导座谈交流,是协会在推动团体标准的有序建立和健康发展迈出的切实的一步,始终将团体标准制定与推广应用作为协会今年工作计划重点之一,以标准建设进一步推动应急消防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有效优化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促进应急消防行业会员企业整体高质量发展。